手 機:15219695209
Q Q:1504990571
微 信:baichu2015
郵 箱:chengbaicuan@qq.com
網 址:www.33331cm.com
昔伏羲氏作八卦時稱:“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,仰則觀象于天,俯則觀法于地,觀鳥獸之文,與地之宜,近取諸身,遠取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類萬物之情。是故,易有太極,是分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定吉兇,吉兇生大業。據其數,遂定天下之象。參天量地而倚數,觀變于陰陽而立卦,發揮于剛柔而生爻?!奔冗@天地、鳥獸、身物都自然萬物之屬,其衍生所體現的也自當就是自然的規律了。
綜觀哲學發展,唯心執于心,唯物執于物,各有偏執,各走極端;只有融合二者的“心物一元論”,有如太極圖中所現,才是融通二者,并集合了道、釋、儒、墨、法、陰陽、諸子百家大成之說。故,唯有心物一元,才是不執一端、不攻不駁,執中和合;唯有心物一元,才能充分體現中國古老哲學的兼容并蓄和唯自然宇宙的神髓;也唯有心物一元,才能真正堪當承載、貫通中國古今文明、融合世界文明的偉大歷史使命??v觀歷史,世界四大文明古國,余今還誰?為何唯中華文明得以延續千載、綿延不絕?究其就里,這心物一元、執中和合的重要意義不可不查。
中國古人講“萬物皆有靈”,即有心、心同、意識同、根本同、規律同;釋家有“一花一世界,一木一菩提”之說,并宣揚眾生平等,說的并不是大眾普遍理解的等級均等,而是指萬物法性和意識的平等、相同、歸一;儒家講“萬物雖各有其性但理一萬殊”,也是說根本規律的雷同性,唯表現形式各不相同罷了;道家的黃老哲學就更加質樸和直觀了,“萬法歸宗”,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”,道是無、是無極,一是太極、是規律,太極雖不是萬物的究竟和本來面目,但卻是生發萬物的樞紐,“一物一太極”,沒有它則萬物無以生成。
先人常說,人只有按照符合自然的法則規律行事,風水格局方可趨吉避兇而無憂。而當今之世,人們卻大多在迷茫地隨波逐流在喧囂和浮躁之中,失去了古人那種辯證的自然觀。